苏州博商企业管理培训学校

中国民企研究专家、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曾任伟: 扶持民企发展政策应坚持“质量大于数量”

更新: 关注 149 人 来源:

曾任伟: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

 

  作为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创始人之一兼CEO,曾任伟的时间近80%花在了企业家同学身上。12年来,他被称作“与中国企业家走得最近的人”。截至目前,他及其团队培育了逾30000企业家,近百家上市公司。

 

  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福地,深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才供给、营商环境、创新氛围为民企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直在出台各类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从今年初的“营商环境改革20条”到近期的“四个千亿”扶持政策,深圳持续加码。

 

  作为中国民企研究专家,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曾任伟见证了深圳民营经济创新突围、栉风沐雨的时代征程。面对最新出炉的“深圳民营企业发展深调研报告”,曾任伟解读了要义,把脉了风向,传递了信念,为信心不足、尚有隐忧的民营企业家送上“定心丸”。

 

  关键词1:望闻问切

 

  这份“深圳民营企业发展深调研报告”,通过数据分析能更清晰地揭示当前的一些制约性因素。林林总总的数字中,在曾任伟看来,要从三个维度区别看待这些要素,拨开迷雾。

 

  厘清趋势性要素和阶段性要素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制约民企发展的内外部要素中,劳动力成本、高层次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产品竞争力不强等因素都属于趋势性要素,现在有,过去也有。如果企业不调整自己去适应它,将来很可能还有,因此,民企应时不我待,越早采取措施将越可能获得竞争的主动。当然,因贸易纠纷导致的外部市场需求不足、因国家环保措施强度提升导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都是阶段性的困难,民企可以通过短期的策略以求应对。

 

  甄别表层因素和深层因素

 

  在制约性要素中提及的产品竞争力不强,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是民企创新能力不足,而创新能力不足是因为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缺少,而高层次创新能力人才缺少是因为民企创新投入和创新管理能力不足,创新投入不足是民企盈利能力不强,盈利能力不强是因为劳动力的成本过高,而相对成本过高因为民企的管理水平不高,因此,企业要能彻底解决这些要素的存在,必须把公司的核心焦点放在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上,才能获得高于行业的平均利润,从而使企业在创新人才和创新投入上处于优势地位,进而获得产品的竞争力。而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能完成,过程中坚持和忍耐需要企业家精神做支撑,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需要稳定和公平的营商环境和市场预期。

 

  毫无疑义,深圳政府维护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是支持民企发展,突破发展瓶颈最核心的因素。

 

  区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深圳的土地供给、人才保障性住房、融资的贷款抵押和审批程序、劳动力成本、竞争压力均属于政府和民企均不可控的因素,民企只有适应它。同时,在科技人才、民企的创新能力等可控要素,深圳政府可以制定针对性创新人才吸引政策,建立产业创新平台,推出民企创新的支持政策;民企可以通过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管理,利用政府的创新支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总体而言,调研报告中发现制约深圳民企的要素是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转型,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过程遇到必然现象,也是在深圳政府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稳定的市场预期基础上,在民企的自身努力下可以突破的因素。

 

  关键词2:对症下药

 

  实际上,嗷嗷待哺的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依然面临一些发展掣肘。对本次调研报告发现的民企成长限制性因素,曾任伟对症下药,为深圳民企开出了多个“药方”。

 

  坚定对宏观环境的信心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最大的工程师队伍,最好的基础设施,规模最大最勤劳的劳动群体,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民营企业家群体创造出最具韧性的经济生态。深圳位于粤港澳大湾中心位置,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世界一流的创新氛围、全国创新人才集群效应以及最支持民企发展的地方政府。因此,中国及深圳未来在全球依然是极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和市场区域;这也将为深圳民企的发展提供长期和稳定的市场机会,因此,深圳民企应坚定国家对深圳的信心。


  坚信政府支持民企的初心

 

  首先,我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转型,创新和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是核心内容,民企在创新效率和资产收益方面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其次,在经济下行压力增长的背景下,稳定就业将是中央经济决策时重要的考量要素,而民营一直是我国稳定就业的主力军。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因此国家支持民企发展,参与全球竞争,将有利于为我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国际认同争取到更好的舆论支持。综上所述,应该坚定国家和深圳扶持民企发展的信心与初心。

 

  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决心

 

  随着大数据、AI、物联网、新材料以及未来5G等新技术新模式对各行业的应用和创新,众多行业的集中度会逐步增加,行业进入门槛会进一步增加,民企在这些限制性因素面前,更应坚持拥抱技术变化,坚持产品和服务创新,坚持把运营效率提升,坚持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决心,我们难别人更难,谁能坚持到最后,“活下去”并笑到最后谁将赢得未来,反之,内心患得患失,得到怕失去,决策上日趋保守,希望做一个小富即安的“佛系”的民营企业家必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被新经济浪潮所淘汰,因此,民企现在不能迎难而上、不做强做大,将来更没机会。


  具有内部挖掘潜力的耐心

 

  中国尤其深圳的市场机会在全球各经济体中依然处于优势的地位,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每个商业的机会窗口期都在缩短,商业机会变现门槛在提升。已经适应了中国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遍地都是机会的民企难免会有“投机”心理的路径依赖,忽略在企业内部创新力和运营效率提升投入足够的关注。

 

  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中,民营企业家一方面通过创新的产品创造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内部运营效率提升获得成本抢占市场,从可持续的角度上看更有利于企业的商业价值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而这两方面从投入到产出都有时间延滞和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民企越是发展受阻,越需要坚定内部挖潜的耐心。

 

  关键词3:强身健体

 

  站在监管层的立场,政府相关政策也有改善提升的空间。曾任伟把脉认为,这份调研结果也对深圳政府今后如何支持民企有一定指导的意义。


  建立“民企信赖不依赖”的政府形象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政府应稳定政策集中坚定企业家的信心、稳定市场预期、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执行力,建立值得信赖的政府的形象,同时,民企发展遇到的限制性因素,更多是外部大环境、行业发展阶段和企业内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复杂因素,政府应避免让民营遇到问题就等待出台政策的依赖心理,否则容易延误了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变化的时机。

 

  扶持政策坚持“质量大于数量”

 

  在中国供给侧结构型转型的大背景中,企业的发展质量比企业数量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健康发展更有价值,深圳在全国支持民企发展的大舆论背景下,更应保持清晰的大视野,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在符合国家整体的产业政策的企业和行业的支持上,经过一段积累,深圳将更有机会培育出能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势产业,从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反之,“撒胡椒面”式政策不单效果有限,更容易导致延迟了产业转型的速度。

 

  应该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

 

  从短期来看,民企的压力主要是盈利能力和市场需求不足,政府在出台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搭建进出口交易平台,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获得市场机会能提供相应的支持,将有利于缓解民企的短期压力。从中长期来看,民企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产业转型升级、产品创新和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政府营造支持和保护民企创新的环境,支持和引入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发展,树立产业转型升级的正面典型,将有助于强化民企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




推荐课程

同类文章

电话咨询 1 在线咨询 预约咨询
Baidu
map